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2018年,我市正式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近年來不斷加大推進力度,全面實行生活垃圾分類。記者4月28日從蕪湖市城管局獲悉,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設1486處居民小區(qū)集中投放點,配置各類投放容器15336組,努力補強中端分類轉運,配套四分類垃圾收集車輛846輛,已有652個小區(qū)、48萬戶居民以及2323個公共機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
《蕪湖市生活垃圾分類2019年工作要點》《關于在全市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通告》《2020年蕪湖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點》《蕪湖市2021年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提質工作方案》……我市通過一系列文件,為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規(guī)范要求,印發(fā)《關于規(guī)范拒絕收運、處理混裝生活垃圾工作的通知》,落實不分類不收運制度。積極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立法,《蕪湖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列入2021年我市人大立法計劃,目前已完成條例草擬及意見征求工作,向市政府提請審議。
加強社會宣傳,利用報紙、網絡刊載各類報道1000余篇,制作宣傳視頻在各類媒體循環(huán)播放;加強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居民小區(qū)入戶宣傳30余萬次,發(fā)放宣傳手冊10萬余份;加強載體宣傳,利用大型戶外廣告載體設置宣傳廣告500余處,并在各居民小區(qū)宣傳屏滾動播放宣傳廣告標語。在全社會營造垃圾分類宣傳的濃厚氛圍,提高知曉率、參與率。
重點開展示范片區(qū)創(chuàng)建,印發(fā)《關于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的通知》,建成鏡湖區(qū)赭麓街道等9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qū),片區(qū)內810家單位、409個居民小區(qū)30萬戶家庭開展垃圾分類,實現(xiàn)管理責任、分類類別、分類體系三個全覆蓋目標。堅決推行居民小區(qū)撤桶并點工作。
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出臺分類集中點和垃圾容器配置標準,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網絡,居民小區(qū)共投資新建1486處集中投放點,公共街道區(qū)域完成分類投放容器標識更新15萬只。依托現(xiàn)有環(huán)衛(wèi)收運體系,購置18輛廚余垃圾車輛用于居民小區(qū)廚余垃圾直收直運,配置收運車輛846輛。設置有害垃圾暫存點9處,對22座垃圾轉運站改造提級擴能兼具廚余垃圾轉運能力,加強環(huán)衛(wèi)體系分類承接能力。
強化調度考核,將生活垃圾分類城市管理、文明創(chuàng)建等考評體系,建立市、區(qū)(縣、市)兩級考核機制,引入市場第三方公司,每月開展督查考評,考核結果和資金獎補直接掛鉤,以考核促提升,以質量謀發(fā)展,已累計下發(fā)考核通報250次。
大江晚報記者 胡芳
向含山縣城的公路像山腳下的褐色綢帶,將人帶到煙火家園。“前面就到縣城了”,司機師傅指著遠方的高樓說。轉彎時,整座縣城似乎是從山褶里滑出來的。難怪,含山因“群山列峙,勢若吞含”得名。
運漕古鎮(zhèn)位于含山縣境內,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這里的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因此知名度較低,但正是這種低調和寧靜,讓這座古鎮(zhèn)得以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風格。
蕪湖市加快推動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據市相關部門統(tǒng)計,截至目前,包括自用、專用及公用充電樁在內,全市新能源充電樁數量已達3.2萬多個。其中,公用充電樁方面,2022年以前(含2022年)全市僅有2030個公共充電樁;2023年新建2322個公共充電樁;2024年新建2115個公共充電樁;2025年預計新增1943個,實現(xiàn)了公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的全覆蓋,基本形成主城區(qū)“10分鐘充電圈”。據介紹,這些并不包括市場上各個企業(yè)零散建立的充電樁。
5月1日上午10時許,鏡湖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隊民警葉禮成和同事帶著機器警犬來到古城景區(qū)。隨著葉禮成的操作,機器警犬挺直"腰板",神氣十足地跟隨民警踏上巡邏之路,它行進時"噠噠噠"的腳步聲,加上不時扭動的腰身和頭部,模樣可愛,迅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